近期,隨著蘋果第二場秋季發布會正式舉行,時隔了兩年,蘋果第三代 AirPods 真無線耳機終於正式亮相。
現在,AirPods 3的拆解報告來了,讓我們看看這款產品的內部結構配置得到了哪些改變。
蘋果AirPods 3真無線耳機從官方公布的信息來看,其內部搭載了Apple定製的高振幅驅動單元和高動態範圍放大器,H1芯片,以及皮膚識別傳感器,運動加速、語音加速、力度感應器,用以提供優質的音頻效果、動態頭部跟蹤空間音頻、壓感控製、入耳檢測等功能。並配備MagSafe充電盒,支持磁吸無線充電功能。
下麵就來看看這些硬件配置的“真麵目”吧~
一、蘋果AirPods 3真無線耳機開箱
蘋果AirPods 3 包裝盒依然是延續了前幾代的極簡主義風格,整體設計非常簡約,正麵僅展示了耳機外觀渲染圖。

包裝盒背麵展示了MagSafe充電盒的外觀,以及產品設計、生產和蘋果公司的部分信息。

頂部印刷“AirPods MagSafe Charging Case”字樣。

底部標簽介紹了產品的部分功能參數信息,兼容安裝了最新版本軟件的iOS設備、iPadOS設備、Apple Watch 或 Mac。可搭配MagSafe和Qi認證的充電器使用。
商品名稱:無線耳機;型號:A2564,A2565;商品名稱:耳機盒 行動電源;型號:A2566,輸入:5V?1A,輸出:5V1A,製造商:本產品由美國蘋果公司授權生產,經銷商:蘋果電腦貿易(上海)有限公司,以及產品的序列號條形碼等。

包裝盒內物品有耳機、充電線、產品說明書、操作指南和保修卡。

標配充電線采用了USB Type-C to Lightning接口。

蘋果AirPods 3 MagSafe充電盒,采用了圓角方形設計,正麵開蓋處設計有倒角便於開啟,中間有一顆電量指示燈。

耳機背麵采用了金屬合頁,下方是一顆配對按鍵。中間絲印信息是“加州蘋果公司設計,越南組裝”。

充電盒底部采用了Lightning接口輸入電源。

充電盒內耳機豎向放置,耳機頭突出於座艙,便於取出。

蘋果AirPods 3真無線耳機整體外觀一覽。

充電盒蓋內側印刷信息,“型號:A2566,美國蘋果公司,充電盒,行動電源,越南製造”;額定容量:345mAh/1.327Wh,輸入:5V?1A,輸出:5V1A。

充電盒為耳機充電的金屬彈片,位於充電盒座艙底部。

AirPods 3耳機整體外觀一覽,采用柄狀的半入耳式設計,耳機柄設計更加短小,耳機頭圓潤飽滿。

AirPods 3耳機內側外觀展示。

由於取消了光學距離傳感器,內側僅有一顆圓形的調音孔,用於保障音腔內部空氣流通,提升低音效果。

AirPods 3耳機外側外觀展示。

背部麥克風開孔特寫,設計有與機身曲線同弧的麥克風聲學網罩,用於降低風噪影響。

耳機頂部外觀展示。

頂部橢圓形的泄壓孔特寫,同樣通過金屬網罩防護,用於保持腔體內空氣流通,平衡耳機內外壓差。

為耳機充電的金屬尾塞特寫,總共兩段,連接充電盒內的正負極。

另外一段尾塞中間開孔,用於通話麥克風拾音。

耳機柄上壓感按鍵特寫,設置了與機身曲線不同的平麵,便於盲操作。

耳機底部絲印信息,右耳CMIIT ID:2021DJ11322,型號:A2565,越南;左耳CMIIT ID:2021DJ11325,型號:A2564,越南。

耳機出音嘴特寫,內部雙層防護網防護,表層的孔較大,第二層孔比較細密,防止異物進入音腔。采用了傾斜的設計,搭配機身與耳廓貼合的入耳曲線,佩戴時出音嘴正對耳道,能夠更好的接收音頻信息。

經我愛音頻網實測,蘋果AirPods 3真無線耳機整機重量約為46.6g。

MagSafe充電盒重量約37.9g。

兩隻耳機重量約為8.6g。

我愛音頻網采用ChargerLAB POWER-Z KM001C便攜式電源測試儀對蘋果AirPods 3真無線耳機進行有線充電測試,充電功率約為1.60W。

我愛音頻網采用ChargerLAB POWER-Z KM001C便攜式電源測試儀對蘋果AirPods 3真無線耳機進行無線充電測試,充電功率約為2.90W。
二、蘋果AirPods 3真無線耳機拆解 通過開箱部分,我們詳細了解了蘋果AirPods 3的外觀設計,並通過開孔位置了解了內部的部分結構,下麵進入拆解部分,來詳細看看內部結構配置信息~
MagSafe充電盒拆解
撬開耳機座艙。

座艙分為了上下兩部分結構,通過契合卡扣與大量膠水固定。

充電盒耳機艙結構特寫。

由於膠水強度較大,使拆解造成的黑色塑料中框斷裂。

耳機座艙連接結構特寫,通過膠水固定。

耳機座艙連接後結構特寫。

座艙底部磁鐵組特寫,用於吸附耳機和充電盒蓋,通過磁力吸引,使開蓋時不易自動關閉,關蓋時固定穩固。

充電盒內部電路結構一覽。

取出耳機座艙,為耳機充電的金屬彈片通過排線連接到主板。可見充電倉內部空間還是非常充裕的,這部分剩餘空間足以提升至少雙倍的電池容量。

耳機座艙結構一側特寫,絲印二維碼信息。

耳機座艙結構另外一側特寫,排線通過塑料柱熱熔固定。

中框使用膠水固定,取出充電盒內主要組件。

充電盒殼體上指示燈導光柱特寫。

殼體內側還貼有大麵積的石墨烯散熱貼紙。

充電孔的金屬裝飾圈,周圍有防塵放水的泡棉膠填充密封。固定充電插座的螺絲孔也使用金屬加注塑的形式以保證插拔的耐用度。

功能按鍵開孔特寫。周圍就是無線充電線圈,使用強度很高的膠水固定。

殼體內側通過膠水固定有兩塊方形磁鐵,用於磁吸充電功能。

磁鐵特寫。

配對按鍵鍵帽外側特寫。

配對按鍵鍵帽內側特寫。

鍵帽側邊設置有密封膠圈,用於防塵防水。

充電盒內主要電路一覽。

組件之間均通過BTB連接器連接,連接器上有大量膠水加固。膠水使用兩種,表層是略硬材質的,內部還有一部分使用類似軟矽膠填充。

Lightning有線輸入接口排線同樣通過BTB連接到主板,膠水加固。

挑開所有BTB連接器,充電盒內主要組件拆解一覽。結構組件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複雜的。

為耳機充電的座艙結構正麵一覽。

為耳機充電的座艙結構背麵一覽。

Lightning充電接口電路正麵一覽。

Lightning充電接口電路背麵一覽。

一顆LED指示燈,通過金屬罩屏蔽,防止漏光。

撬開耳機底部尾塞,充電觸點通過排線連接到耳機內部。

尾塞內部膠水固定有一顆MEMS麥克風,用於語音通話拾音。

通話麥克風通過排線連接到主板。

抽出耳機柄內元器件。

耳機柄內元器件與一元硬幣大小對比。

耳機柄內元器件正麵一覽,蘋果H1封裝係統(System in Package)占據了主板右側一大半位置。

耳機柄內元器件側邊一覽,貼有力度傳感器。

耳機柄內元器件另外一側一覽。

耳機柄內元器件底部一覽,印刷大麵積LDS鐳射天線。

絲印LY CFC KF9的IC。

絲印DNT的IC。

力度傳感器貼片特寫。

蘋果H1封裝係統(System in Package)。

AirPods 3耳機拆解正麵一覽。

AirPods 3耳機拆解背麵一覽。

蘋果AirPods 3真無線耳機拆解全家福。
三、總結 蘋果AirPods 3真無線耳機在整體外觀設計上更加偏向於AirPods Pro的方案,耳機采用半入耳式設計,耳機頭相對更薄,能夠更好的貼合內側耳廓,擁有近乎無感的舒適佩戴體驗。耳機出音嘴采用了傾斜設計,正對耳道,能夠更好地接收耳機輸出的音頻信息。
雖然外觀與AirPods Pro方案較為相似,但內部結構上卻有著很大的不同。AirPods 3內部結構相對更為精簡,模塊化也更強,整個耳機內部還采用了大量的膠水進行固定。
充電盒內組件固定在支架上,均通過BTB連接器與主板連接。充電盒內置鋰電池容量345mAh,來自德賽電池,無線充電方案采用了博通 59356A2KUBG 無線充電管理IC,有線充電采用恩智浦 610A3B USB充電IC。以及意法半導體L496WGY6P超低功耗MCU+FPU。
耳機部分,內部組件均串聯在一條排線上。內部采用了蘋果定製11mm高振幅動圈單元;單隻耳機內置3顆MEMS麥克風,用於自適應均衡、語音通話等功能;皮膚識別傳感器位於出音嘴位置,用於入耳檢測功能;內置VARTA 0.133Wh鋼殼扣式電池,采用了獨特的連接器連接到排線上。
耳機柄內組件固定在主板上,采用了全新的蘋果H1封裝係統,形狀更加規整,體積也更為小巧;力度傳感器固定在主板側邊,采用了貼片的形式,更加節省內部空間;以及大麵積印刷的LDS鐳射天線,提升藍牙連接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