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麵對BATJ幾大超強競爭對手,手機廠商華為能否實現智能音箱的突圍?

2017年,被人們稱之為國內人工智能的元年。因此,作為家庭人工智能交互切入點的智能音箱被廣泛受到關注,似乎在一夜之間,這個帶有集成的虛擬助手,可通過一個“熱詞”提供交互式動作和免提激活的產品變得熾手可熱。
在早期的智能音箱市場,亞馬遜一直處於遙遙領先的位置。其憑借亞馬遜Echo為人們帶來了掀起了智能音箱的熱潮。隨後幾年,各家巨頭紛紛推出自家智能音箱,試圖搶占市場先機:在國外,穀歌Home、蘋果的HomePod、三星GalaxyHome相繼上市;國內京東“叮咚”、小米小愛同學、阿裏天貓精靈、百度小度智能音箱此起彼伏。
一時間,原本就充滿“火藥味”的智能音箱市場,廝殺愈發激烈。麵對智能音箱這片利益紅海,華為亦是按耐不住。

借助2018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之勢,華為推出一款帶有路由器的智能音箱AI Cube。這代表著一直以智能手機作為核心的華為正式進軍智能音箱市場。
從公布的信息來看,華為AI Cube看起來與穀歌的Home音箱非常相似,內置4G路由器,可以幫助用戶將其用作家庭Wi-Fi路由器,這也是與其他智能音箱產品最為與眾不同的地方。
另外,華為AI Cube還內置了亞馬遜的Alexa語音助手,讓用戶可以使用Alexa的所有不同功能,包括開發者為Alexa編寫的許多權限或應用。
華為方宣稱,該款產品將計劃於今年年底在歐洲正式發售,至於價格問題以及在不在國內上架,目前都尚未可知。
雖然相比於其他巨頭進軍智能音箱市場的時間,華為顯然晚了一步,但是入局智能音箱領域,華為並不是沒有優勢可言。
首先,華為作為國內三大手機製造商之一,擁有諸多手機用戶,這正好為其轉化為智能音箱用戶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憑借產業鏈的優勢,華為可以降低成本強勢“收買人心”。
其次,華為也與其他科技公司尋求合作來實現共同突破。據悉,今年五月華為與科大訊飛已經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就公有雲服務、ICT基礎設施產品、智能終端、以及辦公IT四大領域開展深度戰略合作。
最後,就智能音箱市場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技術的比拚,華為在雲、大數據、AI算法、架構等領域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也可以助AI Cube一臂之力。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基於語音的交互方式已經越來越重要,很多家庭也早已進入智能生活的時代,享受著科技力量所帶來的便利和體驗。近幾年,在各大廠商的大力推動下,智能音箱正在加速普及,相信有了華為的加入,未來的智能音箱市場會變得更加熱鬧。